6月14日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5月份,原油產量同比下降7.3%,至1687萬噸,這是2001年2月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,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,連續(xù)第7個月負增長。
原油價格走低已近兩年,雖然最近幾個月原油價格重新回到了每桶50美元左右,但之前數月里,原油價格都在每桶40美元以下,逼近甚至低于部分產油國的成本線。
有外媒分析認為,中國原油產量下降,顯示出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通過向市場大量供應石油,擠出高成本生產商的策略正在這個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奏效。
不只是中國,美國原油產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,日產量從去年4月份的969.4萬桶下降至今年3月份的912.7萬桶。
不過,市場對這些數據并沒有給出積極反應。6月13日,美國WTI原油收盤價為48.88美元/桶,跌0.19美元/桶,布倫特原油收盤價為50.35美元/桶,跌0.19美元/桶。
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表示,中美等國原油產量下降,說明沙特等國采取的產量政策已經實現了擠出,但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,如果油價走高,中美都將恢復生產。
非OPEC國家產量下降
在去年底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,尼日利亞石油資源部部長,也是歐佩克會議主席HE Dr.Emmanuel IbeKachikwu在會議的開幕致辭中表示,預計在2016年,非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將會出現萎縮,這主要是由于美國正在減少石油投資。
他還判斷,2016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長130萬桶,其中120萬桶將來自歐佩克。
對于這一判斷,當時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(yè)內人士并不認同,然而幾個月過去了,OPEC的判斷似乎真的應驗了。
美國能源信息署(EIA)公布的數據顯示,美國原油日產量已經從去年4月份的969.4萬桶下降至今年3月份的912.7萬桶。
中國既是石油消費大國,也是緊隨俄羅斯、沙特、美國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產油國。中國國家發(fā)改委在本月14日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5個月,中國原油產量累計下降了3.7%,5月當月同比下降了7.3%,這是2001年2月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。
行業(yè)顧問機構EnergyAspects Ltd.的分析師Michal Meidan表示:“這肯定是全球石油市場再平衡的一個重要跡象,沙特的策略正開始奏效。”
中石油3月表示,預計該公司油氣產量將出現17年來首次下降,而中海油則預計今年產量最多下降5.2%。
被“擠出”的產能隨時復產
對于中美兩國原油產量下降,市場的反應并不積極。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判斷,原油供應此后將再度上升。摩根士丹利認為,由于原油供應中斷得以解決,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可能得以恢復,原油價格可能回落到供大于求定價機制下的30美元~ 50美元/桶。
摩根士丹利的判斷不無道理。彭博社援引俄羅斯能源部旗下CDUTEK部門的數據報道稱,俄羅斯3月原油和冷凝油產量增加至1091.2萬桶/日,同比攀升2.1%,較1月創(chuàng)下的前高1091.0萬桶/日小幅上升,這是自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數字。
據CNN估計,同為非OPEC國家的俄羅斯的生產成本不足20美元,即使是在油價最低迷的去年下半年,俄羅斯的日產量也始終保持著1000萬桶以上的超高水平。
相比之下,CNN去年發(fā)布的數據估計,美國生產一桶原油的成本平均在36.2美元,中國的成本在29.9美元。而據韓曉平介紹,中國有很多產能的邊際成本在50美元左右。去年底,國際油價一度跌至28美元/每桶,明顯低于兩國的原油成本。
“中國產量下降的決定是在幾個月以前做出的,現在油價上漲了,一部分油井就可以重新開始生產。”韓曉平說。
在過去幾個月里,國際油價迅速大幅反彈,達到50美元左右,這對于美國頁巖油企業(yè)來說也是個好消息。韓曉平介紹,常規(guī)石油的投資周期較長,而頁巖油不同,其儲備是連片的巖石,一旦價格回升,最多只需要40天就可以恢復生產,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無法改變。
韓曉平告訴記者,只有當油價維持在更低水平,沙特等國的產量政策才能持續(xù)起到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