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醫(yī)藥百科 » 正文

鰻鱺魚血

發(fā)布日期:2016-06-24   瀏覽次數(shù):0
核心提示:鰻鱺魚血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【拼音名】Mn L Y Xu【英文名】Japanese eel blood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等的血
 

鰻鱺魚血

 

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【拼音名】Mán Lí Yú Xuè

【英文名】Japanese eel blood
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等的血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
采收和儲藏:捕后,取血,鮮用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鰻鱺,體細長,呈蛇形,長約40cm左右,最長可達130cm左右。頭尖長,兄長短鈍,平扁。眼小,位于口角上方。口 大,口裂微斜,伸達眼的后緣。下頜稍長于上頜,唇發(fā)達。鱗細小,埋于皮下,呈度紋狀排列。體表多粘液。背鰭長而低,起點距臀較距鰓孔為近,鰭條235,與尾鰭相連。臀鰭低平,鰭條215,與尾鰭相連。胸鰭短圓形,無腹鰭,體背灰黑色,側上緣暗綠色,腹部白色。
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為降河性回游魚類,平時棲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的土穴、石縫內。以小魚、蟹、蝦、螺、蜆、蚯蚓、沙蠶及水生昆蟲等為食。晝伏夜出,能游上陸地以皮膚呼吸。雄魚常在河口生長;雌魚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長。生長育肥期5-8年。親魚在秋末冬初,于江口相互纏繞成魯球,隨流出海進行降河產(chǎn)卵回游。0.5kg重的雌鰻懷卵量為70余萬粒。受精卵具油球,半浮性,在22-27℃時經(jīng)36h孵化出膜,最初為葉狀幼體,柳葉狀,體透明,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,2-3年后長至7-8cm左右時,成為鰻線。3-4月間成群進入江河。
資源分布:我國沿海及江、湖均有分布。

【性味】酸;平

【歸經(jīng)】肝經(jīng)

【功能主治】明目退翳。主瘡疹入眼生翳
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點眼。

【各家論述】《綱目》:瘡疹人眼生翳,以少許點之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 
 
 
?